本次直播我们邀请到拥有 20 年信息通信及前沿科技研究经验的阿里云研究院高级战略总监 @肖剑老师,主要专注于(5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战略研究,在企业数智化转型、战略规划、行业市场洞察、商业业务咨询等领域有长期积累。本文为直播内容整理,内容有删改。
src=大家好,我是肖剑,拥有 20 年信息通信及前沿科技研究经验,研究范围横跨多个行业领域(电信 / 传媒 / 零售 / 金融 / 地产 / 医疗 / 文博),深度调研并撰写完成十余份阿里云研究院高质量白皮书 / 行业研究报告。
src=本次分享内容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市场变化角度解读新零售行业数智化转型的价值;第二部分是零售行业实现数智化转型的五部曲方法;第三部分是零售行业数智化转型的相关实践示例。
上图是比较大的社会变革发展阶段,每次大的社会变革后面都有技术创新在推动:
src=作为个体而言,每天都生活在吃穿住行的消费场景里,每个角度、环节都和零售行业分不开,因此零售行业显得尤为重要,而经济和零售行业的关系也犹如晴雨表关系。
上图左侧是 1978 年上海的新世界百货的现场照片,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整个零售行业的现状;右侧是 2020 年天猫双 11 的交易额,大概是 1978 年全国 GDP 的两倍以上,从中可以得知零售行业在今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零售行业也是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就业渠道。
src=由上图可知,在过去的 20 年,中国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在 2020 年时因疫情突然急剧下滑,但后面疫情得到控制后也很快反弹。
在这 20 年里,中国的社零总额增长大概是 1108%,而同时间段的美国大概增长是 117%,这也是中国在最近 20 年能快速追赶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从 2020 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 GDP 比重 54.3% 也可得知整个消费对 GDP 的促进作用,因为发达国家一般在 60% 到 80% 区间,故以零售业为杠杆撬动供需各方的升级优化,是零售业必须走向全渠道、高效率、高数字化水平的核心原因。
src=由上图可知,除零售总额在这 20 年里飞速增长外,中国的人均 GDP 也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已连续两年达到 1 万美金,接近发达国家。虽然近 5 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30%,全国社零总额也已突破 40 万亿,但大部分零售行业并没有享受到时代红利。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很多零售行业仍用传统模式在发展;二是整个行业因人口红利的饱和,加上疫情影响,开始进入到乌卡时代,越来越多异变、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等因素,所以在这个复杂时代和环境里,零售行业升级转型就成为一个必然选择。
src=从政治角度出发,首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建议里,国家第一次开始重点强调科技创新,而且坚持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作用,并号召各行业和数字产业结合,实现整个产业的升级。
第一,实现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主要靠三个角色: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政府负责完善机制和体制,教育机构提供人才,而企业是科技创新真正的实施主体,所以企业需要提升技术创新的能力。
第二,三个角色各司其职,主要做八件事情: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和深地深海等。
第三,以上八件事情主要通过两个路径:第一个是现代化产业升级,第二个是数字中国打造,但实际上更多是强调数字产业化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即传统经济如何借助数字科技实现整个产业的升级。
src=数字经济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数据也成为生产要素。数字经济的定义经过了三年的持续迭代,第一年提出的概念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第二年时新增数字化治理,即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基础上,还要实现全社会的数字化治理;第三年时又新增数据价值化。
src=这两年,疫情对所有行业都造成很大影响,为经济和社会增加了一系列不确定性,但还是需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未来的确定性,而现在有三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
第一,民众的消费生活越来越数字化,根据麦肯锡测算,宅经济正在创造新的消费需求,疫情期间,线% 是替代原有需求,而 39% 是属于新增需求。
第二,企业全面走向数字化经营,美国 Twilio 对几千家公司进行调研后得出结论,97% 的公司因为疫情加快了数字转型,平均加快了 6 年。
第三,在政府层面,整个社会公共事业走向数字化治理,现在各个省市政府都在推进数字政务项目的落地。
src=在中国几乎没有行业是跟互联网无关的,尤其在零售行业,衣食住行中的任何一个领域或店铺,无论是支付、外卖还是快递等,都是互联网行业跟实体行业深度咬合的现状,这也是零售行业在整个环境变化下,必须要做升级的最主要背景。
src=国家近两年也在提倡双循环,尤其疫情造成国际和国内连接不顺畅的背景下,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是双循环新格局的关键,同时也是零售行业的机遇。因为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消费互联网大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过去这两点是孤立的,而数字化能让两个孤立的点融合、贯通、循环,打通需求端和供应端,这也将成为中国产业突围升级的最大风口。
src=由上图可以得知,中国的主力用户群体互联网化已经完成,并且行为模式也已全面互联网化。中国网民规模在去年已突破 10 亿,其中有 3.62 亿是 90 后的网络原住民,该用户群体的单日上网时长是 7.5 小时以上,所以未来在商业模式和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时需重点关注该用户群体。
除此之外,农村的网民数量和高龄网民也在暴涨,尤其在生鲜类的互联网应用里可以看到一半以上的增量用户都是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用户群体,由此可知中国的主体用户群体都已互联网化,所以零售行业更应该做相关的变化和升级,以迎合用户群体的使用习惯。
src=消费者主权的崛起也是推动零售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核心动力,由上图可知:
第一阶段是 70 年代,是按需配比的消费供应,需求三大件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而且基本是国营标准化生产。
第二阶段是 80 年代改革开放后,整个供应打开,开始供不应求,标志性事件是 1987 年肯德基第一次进入到中国,并在北京开第一家门店,当时人均工资水平大概是二三十元,虽然一份肯德基鸡块的售价是 2.5 元,但还是吸引了大量人前去排队购买,这就属于需求的释放。
第五阶段是 2010 年代,在 2016 年时阿里提出新零售,从此消费体验成为普适价值。
第一,个性化,只有彰显个性化主张的创意品牌才能成为市场新宠,比如去年天猫 618 时有很多小众品牌拿下细分行业的 Top 1。
第二,场景化,不再是为需求买单,而是为产品背后的个人主张买单,比如直播带货一哥每年的 GMV 超过 50 亿,而以前最火的北京西单商场单店营业额也只有 45 亿。
数字化转型除外部原因外,内部也有很多焦虑,包括库存焦虑、滞销焦虑、成本焦虑、流量焦虑、用户焦虑、退货焦虑等,都是困扰传统零售行业升级的最主要痛点和堵点。
因为库存过大,会导致占用很多资金,从而把产品周转期拉长,最终降低公司盈利能力;成本过高包括退货率高、没有新客、流量越来越少、越来越贵等,所以内部压力也在推动整个行业进行转型升级。
src=在过去 20 年,技术发展速度也远超认知想象力,比如 iPhone12 的浮点计算能力是 20 年前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深蓝计算机的 4000 多倍;存储成本也降低到 20 年前每 GB 成本的百万分之三;现在的无线和光纤网速也比过去提高了 1750 倍。
src=技术创新沉淀数字基础设施,加速驱动社会数智融合,促进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化转型升级中除基于云计算、5G、物联网等数字化底座外,最关键的是有两个螺旋促进行业加速升级,一是网络协同,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网络化、在线化、互动化;二是数据智能,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数据智能技术实现 精准 决策。
第二阶段是现代百货与专卖店时代, 超级市场 业态开始引入中国,自 1992 年允许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后,我国形成了百货、超市、便利店、专卖店多种业态并存的市场格局。
第三阶段是电商与移动支付时代,2003 年淘宝成立,代表中国进入电子商务时代,国内开始迎来网购黄金年代,也是中国快速进入数字消费时代的代表。
第四阶段是融合体验的新零售时代,自 2016 年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后,新零售时代就此拉开序幕,在消费升级宏观背景下,线上和线下协同场景越来越多,体验式购买、全渠道履约已成为除产品之外的重要服务。
src=由上图可知,零售行业也从单一渠道向全网全渠道变迁。从刚开始有货品后在线下门店售卖,到通过商场、超市、百货等把渠道铺开,再到通过社交平台、电商触达更多用户,然后通过广告、站内、站外媒体等触达更多用户,即从过去的人找货变成货找人,实现全域用户数据沉淀,由大数据驱动线上精准营销,以获得更多新客。
src=综上,零售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最主要目的是降本增效、创新创造,从整个高质量供需动态平衡的角度出发,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升价值。
src=新零售是线上线下为场景,数智化是其本质,主要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为纽带的人、货、场重构。
src=人不单指消费者,还包括线下导购、店长、经销商、品牌商、供应商、合作伙伴、投资者等;货也不单指狭义上的实体物品,还包括虚拟商品、商品定价、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生产制造、原材料采购等;场也包括离场、远场、黑科技体验、最后 1 公里、新媒体等。
src=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可以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设施云化;第二部分是触点数字化;第三部分是组织业务在线化;第四部分是运营数据化;第五部分是决策智能化,这五个部分不是顺序关系,是可以跳步骤的。
基础设施云化是较底层的算力弹性变革,云计算已成为大势所趋,上云已不是问题,问题是上谁的云。
自前两年国家提出新基建以来,云计算数据中心已成为新基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上图 2020 年各省公布的投资可得知,新基建的投资额在持续加码,而随着中国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对算力的需求也会越大,中国的云计算市场也随之快速发展。
咨询公司曾做过分析和判断:大概在 2025 年,整个公有云将服务一半以上的数字经济,而且公有云数字市场规模跟国家的数字经济规模呈正相关关系,目前在整个数字经济规模里,美国排在第一梯队,中国排在第二位,但和欧洲差距并没有拉开。
src=上云的原因就好比 1870 年开始的电气化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弹性,比如在 618 或双 11 等访问量峰值时期,不需要再新买服务器才能保证访问、业务顺畅,即需要的时候可以增加,不需要的时候可以释放。
到目前为止,上云程度直接决定零售企业的数字化系统能否实现业务弹性和协同价值,并且对于零售行业的意义不再仅限于算力、IP 资源的集中化和低成本,还是在新消费、新市场环境下完成持续创新的必要前提,因为只有底层基础架构足够弹性、敏捷和开放,才能更好迎接数字模式。
在接下来的部分,肖剑老师详细讲解了触点数字化、组织业务在线化、运营数据化和决策智能化,在最后还通过
。囿于篇幅有限,想要观看完整视频的朋友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会员学习顾问 @betty 老师的微信,并备注 肖剑 ,即可获得观看链接。
本次会员直播课程,肖剑老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新零售之旅,数智化转型与行业实践探索,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每周三 / 四晚上 8 点,起点课堂会员平台都会邀请一线的互联网产品、运营实战派专家,与大家分享最新的产品行业动态、运营玩法和干货知识。